工“承”匠心筑精品 飞檐星火淬征途——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观寿公祠探访记

日期:2025-07-28 15:20:52  来源:米乐体育下载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发挥正面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市纪委监委联合市融媒体中心开设,对闽西大地古代及近现代工程领域的“精品工程”进行深度报道,深入挖掘和展示其蕴含的工匠精神、质量精神、文化价值、廉洁因子等丰富内涵,引导各级各部门以实事求是、极端负责的精神作风,在工程建设项目一线打造一个个“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洁工程”,凝聚起高水平发展的强大动力,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龙岩实践担当作为贡献力量。今天推出报道

  2024年10月,习在福建考察时强调,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建好长汀、宁化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深化革命史料和革命文物研究阐释。

  岁月如歌,征程再起。作为长征出发地之一,龙岩市统筹推进红色文化遗存保护,目前正全力快速推进以长征出发地为核心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龙岩段)建设。位于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的观寿公祠,91年前是松毛岭战役总指挥部,红九军团从这里踏上二万五千里的征程。这座见证了红军将士浴血奋战的古祠,如今成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400多年来,沧海桑田,风云激荡,观寿公祠始终屹立不倒。它蕴含着鲜为人知的匠心筑造密码,同时也蕴藏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客家文化,传递着革命火种。薪火相传、接续奋斗。新时代龙岩各级加强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活化利用,观寿公祠正以古老而又崭新的姿态,讲述着风雨如磐、历久弥新的传奇故事。

  从龙岩市区出发,向西而行,驱车进入国家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长汀县“南大门”南山镇中复村,观寿公祠巍然矗立村中。

  这座古祠始建于明代,为钟氏后人纪念开基先祖观寿公而建。建筑采用砖土木结构,穿斗抬梁式构架;整体由门坪、大门、天井、上中下厅、厢房、花台等部分构成,占地600平方米。

  古祠门楼为古汀州“十大门楼”之一,飞檐斗拱,正上方造有木制喜鹊巢,工艺精湛、型美壮丽。“飞檐斗拱设计,体现了客家建筑对气候的适应与美学追求;门楼主体因地制宜布局,响应当地环境,折射出‘和合共生’的南方建筑哲学。”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红色古建筑分析国家级研究项目主持人张锦鑫对此评价。

  古祠融合了客家建筑的防御性与装饰风格特点,四周高墙围合,内部则以精美的木雕、石雕和彩绘壁画为装饰。踏过青石门槛,穿斗抬梁式构架撑起恢宏空间。平面形制遵循中轴对称的“三堂两横”布局。

  “全栋建筑未用一钉,杉木榫卯咬合如龙鳞相嵌。”来到正厅,守护这座祠堂40多年的村民钟鸣轻叩梁柱并指向栋梁说,在一次检修的偶然时机,他看到栋梁上清晰地刻记了古祠重建于明万历年间。

  数百载星移月换,观寿公祠仍筋骨强健、始终屹立。这其中,蕴藏着什么样的营造智慧和匠心密码?

  在于抗震防风的巧妙设计。古祠门楼斗拱结构形如弹簧;穿斗抬梁式木架构,纵横交错的木梁可分散荷载;梁柱连接处,暗藏“燕尾榫”,其倒钩式结构有利防风抗震。

  在于防水防火的匠心布局。青砖外墙采用“三顺一丁”砌法,砖缝以糯米灰浆填实,形成天然防水层;屋顶青瓦铺设采用“压七露三”,雨水可顺瓦槽快速泻下;防火设计藏在屋脊中,张口造型为烟道,遇火灾可形成防火效应。

  在于精微选材的特别之道。主梁杉木采自武夷山脉阴坡,以桐油浸泡、自然阴干;精选的青砖砌筑外墙,坚固耐久且拥有非常良好的防潮性能。“这种砖吸水率低,比现代瓷砖更防潮。”钟鸣说。

  建筑学者则发现古祠蕴藏的更多建筑智慧:门楼五凤造型不仅美观,翘起的翼角能分流强风;正厅屋檐使用木板连成“井字”天棚,能遮阳挡雨,板上精心雕刻木莲花,两板榫接误差不过毫厘……这些设计和营造技艺,彰显了古代建筑师的聪明才智和匠心独运,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美学,成为中华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松毛岭脚下,观寿公祠旁,赫然矗立着一座刻着“红九军团长征二万五千里——零公里处”的石碑。

  “当年红九军团就是从这里出发,迈出了万里长征第一步。”钟鸣娓娓道来。他的家族有6位红军烈士,作为红军烈士后代,他在观寿公祠担任红色义务讲解员超过二十年。“每次讲述这段历史,都可以感觉到信仰的力量在血脉中流淌。”

  走进观寿公祠门楼,抚过木质门框上一道深陷的刀痕,钟鸣的指尖微颤:上世纪三十年代,松毛岭炮声震得古祠瓦片颤抖。也就在1934年9月,这座古祠历经惊世蜕变——从祭祀场所转为中国革命历史坐标。

  当时,为“围剿”苏区,以数倍于我的兵力向中央苏区“东大门”松毛岭发起猛烈攻击,红九军团、红二十四师和近万名闽西地方武装为保卫苏区,掩护红军主力转移,浴血奋战在松毛岭上,战役总指挥部就设在观寿公祠。

  1934年9月30日,完成阻击任务后,从松毛岭战场撤下来的中央红军第九军团在观寿公祠门坪举行誓师大会,随后奉命从观寿公祠起步实施战略转移,迈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中复村也因此被誉为“红军长征第一村”。当年当地有许多百姓踊跃参加红军,不少牺牲在长征中。据统计,仅钟姓子弟就有百余位红军烈士。

  走向古祠正厅,钟鸣诵读并解释木柱上镌刻着的金字家训:“丕振箕裘愿不忘家范,用光爼豆庶不失孝思”——无论显达困顿,铭记家规和教诲,忠国孝亲永志不忘。门楼处,还有一副楹联则昭示钟氏后人精神追求:“舞鹤飞鸿书起右军精笔法,高山流水调开东海赏琴韵”。

  长征精神、客家精神、优良家风家训的浸润,中复村自古人才辈出:在明清两代,就出文武秀才100多人,进士及第者21人,观寿公祠建造者之一钟振就是明朝科举进士。在近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复村有10余名学子考入清华、北大学习深造。在今年高考中,从观寿公祠走出的一名钟姓学子摘得长汀县物理类桂冠,并勇夺龙岩市物理类第二名。

  如今的观寿公祠,不仅被列为全国文保单位,同时也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古祠两廊墙上,挂满各类牌匾、布满革命时期闽西苏区各类红色标语,这些成为新时期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截至目前,数十家单位在此设立了现场教学点、教育实践基地或廉政教育基地。

  走进松毛岭战地遗址,新修的登山步道如红飘带入云。作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龙岩段)核心,中复村串联起观寿公祠、红军桥、红军街、战地医院旧址等十二处文物点,形成“一祠一岭一街”全景体验,让红色记忆可触可感。

  牢记嘱托,奋勇争先。龙岩市委六届九次全会提出,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建好长汀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加强红色文化数字化网络展示展陈,广泛开展国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建好阵地、活化利用,红色火种生生不息。2024年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首届“重走中央红军长征路”活动在中复村举行。以此为契机,中复村加强硬件、软件基本的建设,让长征出发地这一“红名片”越来越亮、“红口碑”越来越响、“红产业”越来越强。村委会副主任钟椿源介绍,目前村里红色旅游产业加快发展,餐饮住宿场所、大小商铺林立,百香果、姜糖和老酒三大电商产品集群发展,电商产业年销售额攀升至2500多万元。

  中国历史背景和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福建省金牌旅游村、国家3A级旅游景区、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近年来中复村各类“名片”慢慢的变多。长汀县博物馆馆长刘平介绍,近十年来,到中复村接受培训的党员干部50余万人次;2024年,中复村接待游客超2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3000万元。星火燎原,也带动了长汀县文旅融合发展,2025年长汀县入选全国县域文旅融合百强榜单。

  一体推进,市县联动,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近年来,市、县两级慢慢地增加“红军长征第一村”实施保护利用工程,通过数字化手段让革命文物活起来,同时重点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龙岩段)项目建设,目前已完成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历史步道长汀段示范段建设项目、松毛岭战斗烈士纪念碑提升项目等29个重点项目。

  整合资源,统筹打造,红色品牌越擦越亮。以红色资源禀赋为依托,龙岩市整合自然生态、民间传统文化、特色乡村等旅游资源,红色品牌效应日益显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全市经济社会民生发展。2024年,全市红色旅游接待游客超1093万人次,实现红色旅游收入超48亿元。更为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龙岩市人均GDP12.7万元,在全国20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中跃升首位,成功跻身中国百强城市第73位。

  晨光照耀木门楼,炊烟缭绕红军街。祠堂内,“打土豪,分田地”的红色标语与“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奖牌在光芒中交叠。当年送红军的客家后代,如今在抖音直播带货成为致富达人;曾经回荡誓师呐喊的门坪,变为恪守初心使命的课堂。

  从祭祀香火到烽火狼烟,从革命火种到振兴星火,这座古祠功能的嬗变,见证着中国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当新时代新长征在闽西红土地延伸,观寿公祠正如不灭的灯塔——青砖为基,飞檐作翼,照亮来路,指引前程,实现闽西人的中国梦。

  观寿公祠令人震撼的,不仅是精妙的飞檐斗拱,更在于它在四百多年里,尤其在革命紧要关头时发挥的及其重要的作用。这方青砖黛瓦见证着客家人的“忠孝传家”“家国情怀”,更印证着中国人的永恒初心。深入贯彻落实习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加快建设闽西革命老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示范区,让我们弘扬长征精神,从这里再出发,踔厉奋发建新功!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上一篇:阿坝师范学院2025年6月编制内公开考核招聘辅导员公告(5人)

下一篇:石雕牌坊在桥梁中的使用事例

关闭
技术支持 米乐平台app官网